- 代宁;
数智技术为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改革新思路,注入发展新活力。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从为何、何为与可为三个维度构建数智赋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分析框架,通过“为何”实现价值认同,经“何为”形成路径聚焦,最终通过“可为”转化为实际效能。在“为何”层面,数智技术与高等职业教育在技术革新驱动教育形态升级、产业变革重塑人才结构、数字鸿沟-倒逼教育公平等方面存在深层耦合,构成改革逻辑。在“可为”层面,通过高清晰定位,明确定位导向;高效能服务,体现价值追求;高质量应用,瞄准目标指向,形成结构化改革方法论。在“可行”层面,数智赋能需遵循“供给端基建重构-需求端流程再造-应用端生态重塑”的递进逻辑:供给端通过多元主体协同推动数智基建升级,需求端以数字化再造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应用端通过分层技术渗透提升系统稳态演化能力。
2025年11期 No.315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叶枫;
教师继续教育是推动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分析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的内涵和结构,认为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是借鉴银行部分功能特点构建的,旨在服务职业教育教师终身发展的复杂系统,由理念系统、资源系统、运行系统、保障系统、评价系统五部分构成,并依此从顶层设计、资源供给、信息技术、制度建设、管理评价五个方面出发提出职业教育教师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的建设机制和建设路径。
2025年11期 No.315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如俊;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活动的核心命题,承载着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政策遵循“工业化需求驱动-教育体系适配-技术革命倒逼”的螺旋式演变轨迹,历经奠基期的体系构建、探索期的多元尝试、混合期的交叉融合,最终迈向清晰期的战略定位,折射出人才培养理念与社会需求、教育体系以及技术革命在“分类”“混合”“分层”“跃迁”演进中博弈。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目标语义模糊、体系衔接断裂、生源结构矛盾、人工智能冲击四大现实困境,提出六大优化路径:分层定位,构建阶梯化培养体系;产教融合,打造命运共同体;教学革命,重塑创新生长范式;师资升级,培育双导师队伍;体系融通,打通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成长多通道;人工智能赋能,适应性改造。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
2025年11期 No.315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小俊;
随着新质生产力时代的加速演进,以新型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其中,“五金”建设是职业教育核心办学能力内涵式建设的发力点与关键任务。传统职业教育存在双师建设不实、专业设置滞后产业迭代、课程供给不足、教材数字化建设薄弱等问题。基于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五金”建设的内在逻辑,通过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以共同体连接产业和专业,开发适应新产业、新技术、新岗位课程体系,建立“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路径,打造“实践项目跟着生产转”的实践教学新生态。以新质生产力需求为导向,通过“五金”协同建设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闭环,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2025年11期 No.315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檀秋;杨雯雯;李雅倩;
充分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既是未来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议题,也是实现涉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举。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涉农职业教育,有助于创新涉农职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涉农职业教育的互动实效性以及提升涉农职业教育的环境适应性。在当前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嵌入涉农职业教育面临多重困境,主要表现在技术伦理、体制机制、社会文化等方面。有鉴于此,应从“秉持以人为本原则,强化GAI技术自主可控”“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打通体制机制卡点堵点”“推动智能向善向好,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等方面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有效嵌入涉农职业教育。
2025年11期 No.315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