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天旺;
继续教育是职工的一项权利,所有企事业单位都应该予以保障。独立的成人院校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领导不重视、教师应付、经费少、考虑程式化、教育模式陈旧、后续评价机制弱化等问题,导致继续教育无法真正落实。只有采取尽早颁布相关法律、确保经费来源稳定、健全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引导机制、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构建信息定期反馈等措施,才能保障教师继续教育权利的实现。
2011年12期 No.160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栾锋;
孝道是中国传统价值的核心,在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终身进行孝道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孝道教育的实施,首先,要坚持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将孝道教育纳入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其次,要针对教育对象的基本特点实施孝道教育。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培养公民健全的人格,提高全社会的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德育氛围。
2011年12期 No.16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熊絮茸;邓猛;
平等、差异与多样性是融合教育的核心,差异是宽容之所以必要的情境条件,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前提,是融合教育生成的基础;融合教育的宽容发展脉络的探析为中国宽容文化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与现实必然,成为推动与保障融合教育本土化的必要条件,而"和谐社会"的建构为融合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2011年12期 No.160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李晓飞;
高校教师绩效管理是我国高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部分高校在实践中进行有益的探索,但收效甚微。高校教师绩效管理的重要保障就是建立一套以学校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一个有效的以学校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体系要做到绩效管理制度的系统化和人本化,绩效沟通的动态化,绩效考评科学化以及组织和管理的体系化。
2011年12期 No.160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周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突发公共事件在高校内的发生率也呈不断上升趋势,高校危机管理已成为现代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文章从如何维护高校的稳定发展的角度出发,客观分析高校危机和预警信息系统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基于信息管理的高校公共危机预警信息体系构建框架。
2011年12期 No.160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王茜;
民办教育机构的产权归属是一个事关民办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但是,对这一问题理论上仍未达成一致认识,立法上亦颇多不足。这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办教育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采取理念重塑、明确定性与制度重构等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2011年12期 No.160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钱厚斌;
积极探讨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特征及发展战略,努力建成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已成为许多高校不断探索与研讨的理论及实践课题。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必须深刻把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本质特征,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重点应体现在学校办学定位、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及科研等方面。
2011年12期 No.160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张大生;李朋;
学导式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基本特征:以学为本,学导结合;充分发挥教学管理相关人员创造思维,持续提升自身智能,学会自我、自主管理;教学管理基层组织为基本学习因子,组织成员自觉坚持终身学习,教学管理组织领导者以身作则,组织整体互动思考协调。学导式创新体系有机构成:宏观战略观、整体系统观、动态发展观等。通过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培养五个层次的智能结构的管理人才。学习型教学管理组织特点:目标、策略、职能、思想、基层组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等,突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民主管理、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特色。
2011年12期 No.160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常英新;曹冀苏;
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经过"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绿色证书工程、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发展进程,积累了丰富经验。面对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经济结构转型、时代发展变迁的新契机,中国农民职业教育应正视存在的问题,着眼于服务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着眼于服务农民自身发展的要求,坚持产学结合,校企结合,实现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的对接,紧密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培养职业技术人才。通过品牌立校、文化育人、宽专多能、重视全面发展、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育与培训衔接的教育模式和手段,促进农民职业教育的新发展。
2011年12期 No.160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王沛栋;
统筹城乡文明一体化是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河南统筹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具体实施。河南是典型的农业大省,解决城乡文明一体化问题,事关河南的城镇化进程,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围绕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定位,通过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人员素质城乡一体;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城乡一体;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发展功能城乡一体;最终实现城乡文明一体化。
2011年12期 No.160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姜裕富;
20世纪初以来,国家政权建设就是我国现代化的一项主要内容。未能解决官僚体制与监控的问题,晚清以来的国家政权建设都走向了失败。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体制初步完成了国家政权建设任务,改革开放后暴露的遗留问题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作为国家政权建设手段的"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国家整合乡村输送了大批人才。尽管初始目的是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但嵌入乡村社会的大学生村官将对大学生村官群体、乡村社会、国家政权产生深远的影响。
2011年12期 No.160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耿斌;李苏伦;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开展与深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保障之一的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成人教育要主动出击,找准出发点、切入点、支撑点和着力点,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与培训的策略是: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形成新的培训体系;提高培训实际效果;保障农村成人教育的持续发展。
2011年12期 No.160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明亮;胡家琪;
要提高农业干部培训的效果,就需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通过对培训学员的问卷调查,发现农业干部培训的现状并不理想,但是他们对于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农业干部参加培训的目的性明确,对培训时间和地点、各类培训内容、培训师资和培训方式有着显著的需求偏好。
2011年12期 No.160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王文龙;赵妍;
农村读书无用论的继续蔓延严重影响到农业的现代化与整个国家未来,然而,一味指责农民并不对,在教育质量低下,教育与就业机会严重不均等,教育投资收益率不断降低甚至为负,投资风险不断增加的背景下,读书无用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作为整体农民的理性选择却形成合成谬误,具有非理性性质,它进一步减少了农民后代的选择机会,使阶层固化问题更加严重,并影响到整个国家国民素质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推进,造成严重的负外部性。只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促进机会均等,降低农民子女的教育成本,我们才能够从根源上消除读书无用论产生的社会土壤,提高农民投资子女教育的积极性。
2011年12期 No.160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1 ]
- 刘晓霞;
绥化学院开展的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向度的社会公益志愿活动,充分诠释了实践教育内涵的和谐理念,在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的应用语境中,探索出一条夯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创新路径。
2011年12期 No.160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王世嫘;赵洁;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影响青少年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对留守青少年学习自我效能感的调查,揭示了留守青少年的学习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促使其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和发展。
2011年12期 No.160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刘佰桥;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许多研究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文章总结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特点,留守年龄、留守时间及留守类型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留守儿童是否存在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留守儿童的研究及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2011年12期 No.16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1 ] - 胡美玲;刘鹏程;
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必要延伸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绥化学院自2008年4月正式启动大学生志愿者与农村留守儿童"心手相牵、共享蓝天"真情互动活动至今,通过不断尝试创新,最终使关爱活动成为具有规范性、广泛性、连续性和实效性的特色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在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提升。
2011年12期 No.160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冯振华;
建立成人教育社会化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需要,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建立成人教育社会化运行机制的途径是:办学主体的社会化;成人教育管理社会化;成人教育课程设计社会化。
2011年12期 No.160 5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陈伟平;
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授予工作是成人教育水平质量的标志,在有关授予成人学士学位方面的规定中,通过学位外语考试成为关键的环节。成人高等教育学士学位外语考试对外语的教与学具有正面和负面的反拨作用,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规划适合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外语教学模式,构建成人高等教育外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科学合理的成人高等教育外语教学模式应以理论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心,并以学位外语考试培训为辅助,构成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考试辅导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
2011年12期 No.160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2 ] - 周文根;
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到来之际,其课程体系如何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和潮流以及独具特色地发展,关键在于转变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深化改革,确立面向21世纪、面向世界的人才观、思维观和外语观。
2011年12期 No.160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徐玉;
高校办公室作为高等学校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在学校内部及对外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新时期开展高校办公室人员继续教育,要积极转变学习观念,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拓宽继续教育内涵,构建符合办公室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模式。
2011年12期 No.160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袁小平;
高校女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是其职业效率的关键性影响因素。文章以南昌大学为例,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对南昌大学女教师的个体心理健康、社会心理、职业意识和性别角色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分别比较了各类因素对职业心理素质的影响,以期发现高校女教师职业心理素质的关键性影响因素。
2011年12期 No.160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李佳圣;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职院校受到地域、体制机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区域近距离大型企业少等方面的制约,校企合作存在着认识有待深化、政策瓶颈有待突破、合作的环境有待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创新等问题。中西部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特点,积极探索"前校后厂"、"企业学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寄宿制培训、分段式培养、"送达式"培训、就业式顶岗实习、用工模式等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促进高职办学民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全面提高。
2011年12期 No.16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彭皓焱;徐承亮;
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存在被动参加培训、培训形式单一、忽视培训质量、理论滞后、法规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加强新时期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策略是:加强培训基地建设;以远程开放为主要方向,创新方式方法;完善高职院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激励体制;开展形式多样的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
2011年12期 No.160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铁明太;
从教育经费投入、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布局结构、教育信息化程度分析了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失衡的表现。认为传统思想观念、社会教育理念导向和农村职业教育师资,是农村职业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从社会舆论和法律制度保障、政府导向作用、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建立健全城乡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机制、强化城乡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等方面,提出了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1年12期 No.160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王文杰;王锐;
校企合作对高等职业教育至关重要。校企合作形式多样,内容涉及的范围和层次广泛,无论在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材选择、实践教学、教师实践等环节,还是在企业研发、项目合作等方面,校企合作都有重要影响。良好的校企合作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有利于企业、有利于社会,是增强高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与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在制度建设、运行保障等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校企合作的方式和内容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2011年12期 No.160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许采娟;李艳;
全纳教育主张关注所有的学生,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在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不应只关注城市的学生,更应该关注农村的学生。要在吉林省农村实施全纳教育,首先要关注国家的教育政策,这是实施全纳教育的基础,其次还要注重教育实践、教育观念、教师资源、资金配备等因素。只有做到几个方面的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促进全纳教育的发展。
2011年12期 No.160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姚庆文;丁辉;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落脚点是课程,课程承载了专业培养目标的任务。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灵魂是要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因此实现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是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对接时要坚持符合职业资格标准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理念,符合校企合作的理念。结合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改革经验,提出了从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课程教学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评价与社会评价对接的操作策略。
2011年12期 No.160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8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1 ] - 熊文琴;
调查显示,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主要由基本心理素质、师生关系心理素质、自我提高心理素质、品德心理素质、自我调适心理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等六个部分构成。特殊教育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内容体系、拓展教育途径以及加强社会实践等三个方面来提高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水平。
2011年12期 No.160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英梅;陈海立;
面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过去我们在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就业指导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的认识,依据高职院校的教育职能,加强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开展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改善就业信息供给不足的状况,实行分工合作的教学机制,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就业竞争能力。
2011年12期 No.160 88-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肖宝华;李文岩;
法律语言是法律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由于法律语言在法律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应当在高职法律专业开展法律语言教育。目前在我国仅有个别职业院校开设了法律语言教育课程,因此讨论法律语言教育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课题。高职法律专业法律语言教育的构建可以从法律语言教育的目标、原则和方法来探讨。
2011年12期 No.160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单丹丹;
文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新时期发展中的研究生教育入手,创新改革破解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研究生教育,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为国家实现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文章试从三个方面对研究生创新观的实践途径加以论述,首先,确保质量观,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必须始终把提高培养质量贯穿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其次,提升创新观,创造新的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施有效、能动、积极的创新理念。最后,开放的国际观,广阔的国际视野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同国际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和交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教育和管理理念。以此构建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创新观的实现途径。
2011年12期 No.160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孔国庆;
随着经济的发展,部门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分化愈来愈细,社会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自2009年国家推出专业硕士实行全日制培养主要招收应届毕业生以来,本应是一片光明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却频遭冷遇,这主要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和制度上的不完善使得专业学位研究生产生了很深的相对剥夺感。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对剥夺感产生的原因,探讨减弱和消除学生相对剥夺感的途径,对不断促进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1年12期 No.160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孙月舟;王尊博;
研究生群体的复杂化、个性化和差异化,使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必须从思想上改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管理理念,弘扬人的主体精神,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性化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使传统教育方法与创新模式相结合,使人才培养与个性化教育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保证研究生教育为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优秀人才。
2011年12期 No.160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尤青;张伏力;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动荡的全球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产业布局不合理及产业结构中一系列深层矛盾、弊端逐步显现,这不但制约国家经济稳健、持续发展,还带来不少社会矛盾。在"调结构、促转型"的经济应对战略背景下,高校毕业生社会就业问题更加凸显。分析产业结构转型对社会就业的影响,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出发,阐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应对策略。
2011年12期 No.160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曹计划;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人数总量压力与就业结构性失调问题严重并存,解决就业难问题不仅要尽可能地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要在大学生就业观念上做文章,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科学就业,需要从环境、观念、制度等方面采取多种措施,多渠道多方式加强引导,使其树立科学就业观,以便顺利实现就业。
2011年12期 No.160 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6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舒福灵;景玲;
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13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抽样法调查了目前广西高校大学生的创业现状。了解大学生目前的创业意识、创业素养和创业教育特征,关注这三方面的有机联系,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理念,改善西部高校的整体创业环境,对提高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率和创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011年12期 No.16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李炳论;
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不仅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各高校均开设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对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创业精神的培养却明显不足。如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创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对影响创业精神培养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按照科学发展观理念来引导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养。
2011年12期 No.160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田丽丽;
创造性内隐观是创造意识的最初形态,有创造意识才能产生创造行为。大学生的创造性内隐观涉及认知方式和人格特征两个方面,大学生对创造性价值的认识存在着不足,且对当前大学教育在创造性培养中的作用认可度也不高。有鉴于此,应从培养创新型教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自我发展、健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进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1年12期 No.160 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华灵燕;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当前,我国劳动就业中高技能人才的分布呈现出数量短缺、结构失衡的特征。人才观念陈旧、教育投入不足、培养体系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等是主要因素。应多措并举,扩大我国劳动就业中高技能人才的规模和比重,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
2011年12期 No.160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刘宗发;冉汇真;
调查表明,师范实习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实习生间比较,文科类学生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上得分高;父母离异者在焦虑因子上得分高;独生子女在偏执、恐怖因子上得分高。师范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文科类、离异家庭、独生子女实习生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2011年12期 No.160 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于淼;
通过对北京市教委的市属高校教师发展基地计划的案例分析,指出该培训模式对培训基地、受训学员和导师的积极影响,分析了该研修项目中蕴涵的全新实用价值,分析出该模式在中央高校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共建中具有可推广性的现实意义。
2011年12期 No.160 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张先锋;
今天,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目标,从单纯的体育学科知识传授转变为致力于体育教师整体形象的改变,而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群体水平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促进新课程的改革有重要意义,文章明确了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2011年12期 No.160 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赵勇;
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教师素质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组织徐州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实践过程中发现,这些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差成为一个很普遍的问题。提高中小学骨干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应突出教师信息化培训的重点,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注意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并讲究培训的社会针对性。
2011年12期 No.160 132-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2 ] - 李静;林海亮;
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未能充分发挥其效用,缺乏共同愿景是主要原因。在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中,共同愿景能为持续合作提供方向和目标,增强合作者的凝聚力,推动和激励合作参与者,并孕育参与者的创造力。合作者可以通过确立清晰而又具体可行的共同目标和使命,认可和引导教师的个人愿景,领导者树立与共同愿景相一致的言行典范等措施建立共同愿景。
2011年12期 No.160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周利君;
基于农村小学英语师资水平的提高是实现城乡教育统筹的关键,文章通过综述国内外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研究现状,旨在引起广泛的关注,为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2011年12期 No.160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6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刘媛媛;
校企合作办学教育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中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吸引力以及高职学生自身特点带来的一些问题。相关对策是:充实队伍;加强校企化熏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性和针对性;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2011年12期 No.160 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黄钢威;
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又使得它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着特殊的促进和辐射作用。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下,才能对社会主义文化产生积极而良性的推动作用。而利用高校教师、学生共产党员自身所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发挥这个群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作用,正是确保社会主义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的重要途径。
2011年12期 No.160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韦冬余;赵璇;
课堂教学及其效率受到更多的关注。只有分析当前教育实践中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消解策略,才能推动有效学习。略观教育实践便可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明显存在三个问题,即健忘、错觉性理解、无用。有效和持久学习的五个原则是为积极性、反思、合作、激情、共同体。
2011年12期 No.160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陆媛;
职业生涯的发展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良好的职业精神,是职业人必备的重要素质,是职业成功的保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生立足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文章从培养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必要性着手,分析大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现状,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精神培养的有效策略。
2011年12期 No.160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8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 李丽庆;
积极情绪就像一种"酶",能够带来催化和促进的作用,扩建学习者的认知。培训是一个把参训者带进"场"的过程,这个"场"能否"激活"和"扩建"参训者的认知水平,在于培训管理者能否培育出一种促进参训者积极情绪的氛围。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出"快乐培训,愉快提高"的培训理念,从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两个角度,探讨了影响培训效果的内外因素和提高培训实效的新途径。
2011年12期 No.160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吴青枝;
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内容赋新、范式转换、体制完善、机制创新等现实要求和挑战。新时期,高校心理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观整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以科学创新态度不断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以人性的高度促进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专业和个人成长;以关系学的视野,构建学生健康成长"心"环境;以整体系统观念调动整个教育大体系的协同作用;以积极正向心理学理念构建高校心理教育新方向。
2011年12期 No.160 161-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冯振萍;
道德敏感性是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它对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和道德情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道德行为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情感淡漠、对很多事情熟视无睹,问题就出在大学生道德敏感性不强。这种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利他能力,高校作为育人的摇篮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道德敏感性培养,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2011年12期 No.160 163-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刘一鸣;
学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永恒的话题。随着"90后"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学风建设面临更多的新问题、新情况。文章在对学风与学风建设的内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剖析,指出了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学风建设的共性问题,提出了加强学风建设的原则和策略。
2011年12期 No.160 16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2 ] - 余志权;夏仕;
为了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明显改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际效果,高校必须在形势与政策教育中大力推行教学创新活动。文章分析了必须紧密结合变化着的形势与政策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并阐述了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途径,要积极利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课堂",要合理安排形势与政策教育"第二课堂",要有效组织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大课堂",要充分运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现代化课堂"。
2011年12期 No.160 169-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栾广君;赵淑苹;
从东西方不同的教育传统出发,追溯并比较了自主学习理念的历史源头,探讨实现自主学习应该具备的哲学思维即分析的方式。
2011年12期 No.160 171-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方;林超然;
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是从文学史和人们灵魂深处脱颖而出的瑰宝,有着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灵史等诸多维度的崇高意义,但在当今全球化的形势下,在与国际接轨的新的文化格局中,在消费文化语境里,中国古代文学经典的教学地位不断地受到来自各个方面力量的冲击,所以我们必须应对得法、应对得当、应对有力、应对有效。
2011年12期 No.160 173-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李晓雯;
教学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包括管理机构专门化、人员专业化、理念人本化、制度科学化、机制高效化。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机构不够健全、人员不够专业、理念不够深入、制度不够规范、机制不够顺畅。可以从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建立高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入手,加强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
2011年12期 No.160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王鑫玥;
文章从游戏教学法的概念出发,以游戏对英语教学的作用及意义为主体进行论述,详细讨论了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以及使用游戏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011年12期 No.160 1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3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1 ] |[阅读次数:1 ] - 马阿婷;
文章从二语习得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大学中艺体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提出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模式下(Multi-media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简称MCALL)探索适合艺体生的课内外互动教学策略,以期对二语习得理论的中国本土化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2011年12期 No.160 179-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翟强;谢明晔;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是学校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的新型体育活动形式,它将体育课程教学与课外体育锻炼有机结合。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探讨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论证了高职院校普及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表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身体—心理"能力的提高,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同。
2011年12期 No.160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梁萍云;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变,对教师教学技能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探索有效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教学模式是师范教育的当务之急。运用网络这一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借助网站资源平台,进行教学技能的自主训练,以促进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基于网络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自主训练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明显提高,同时,学生的专业情感日益浓厚,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自主学习意识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一定的改变。实践证明,网络自主训练是一种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模式。
2011年12期 No.160 183-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张永文;孙艳红;
文章针对高师院样本科生的教育教学现状,创建"导师组2+2模式"以摆脱高师院校在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十分尴尬被动的局面。"导师组2+2模式"是指大学四年分成2个阶段,每个阶段配备2个导师。大一、大二为一个阶段,大一上学期配备入门型导师,大一下学期和大二配备学习型导师。大三、大四为一个阶段,大三配备教学型导师,大四配备科研型导师。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既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性,又充分实践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从而有利于优化教育效果,完成人才素质的提高。
2011年12期 No.160 186-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梁俊仙;乔颖丽;
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全国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数直线上升,毕业生数10年间增长104万,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而人文精神缺失是影响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企业要求管理者所具备的人文素质包括职责意识、敬业奉献精神、团结协作能力、开拓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沟通交流能力、顽强的意志品格、学习能力、诚实信用的道德操守等。学校应充分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对管理类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从学科建设、弘扬传统文化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人文素质教育。
2011年12期 No.160 188-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许晓惠;李光辉;
我国社区对康复服务的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尖锐,人才匮乏成为制约社区康复发展的主要障碍。立足和谐社区对复合型康复人才需求以及当前社区康复服务能力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和复合型康复人才的培养对策和基本要求。
2011年12期 No.160 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张卫宇;
近年来,大学生漠视生命如自杀、伤人等事件时有发生,这与高校人才培养中忽视了生命教育有密切关系。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生命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生命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同于学科教育,有着独特的教育模式和途径。生命教育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是高校人才培养中责无旁贷、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2011年12期 No.160 19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余江涛;
高职院校的职业性决定着其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会计人员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价值观。高职会计专业主要是面向中小企业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初、中级会计职业人才,应构建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职业性为特征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2011年12期 No.160 19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扶慧娟;辛勇;
理工实验班作为一种培养理工拔尖人才的特殊形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仍要不断对其教育理念进行创新。实验班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技能,也要通过跨学科交叉培养等途径,加强理工学生的人文素养;设置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并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切实培养理工拔尖人才。
2011年12期 No.160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冯皓;
新时期科学发展观教育在合格政治素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课程建设亟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根据《马原》课程的特点,科学发展观进《马原》课程应该遵循全面性、主体性、渗透性和化整为零的原则,将科学发展观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全面融入《马原》课程中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教学内容的各个部分。通过课程主渠道的作用,有效地培养高校人才的政治素质。
2011年12期 No.160 200-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洋;
影视艺术是培养人们情商的重要教育媒介。它通过对人类许多美好理想、坚强意志、丰富情感与想象力等优秀素质的生动展示,感化受教者。从而培养受教者的乐观精神、坚定意志,使其成为富于真挚情感与创想能力的人。
2011年12期 No.160 203-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周慧杰;焦连志;
加强素质教育,培育创新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育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具有学科优势。这种学科优势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优势、社会实践教学优势、师资优势等方面。这些学科优势的发挥有赖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
2011年12期 No.160 205-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龚鹰;
信仰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核心,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信仰教育的历史使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实效,必须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一是改革教学内容,突出信仰教育层次性和现实性;二是结合实际,分类开展信仰教育;三是着眼长远,建立主渠道与主阵地相统一的信仰教育机制;四是从宗教信仰宣传中吸收有益成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011年12期 No.160 20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学礼;
高校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干部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他们虽然分工不同,但是有着共同的教育目的,都是围绕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政课教师要树立教师与学生干部的双重身份意识,有效获取学生信息以增强教学效果,学生工作干部要充分把握和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提高日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这样通过整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2011年12期 No.160 209-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陈和平;
文章从分析商务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和教学三要素出发,讨论了商务英语阅读课中的教师应从三个方面"与时俱进":教育观念和语言理念的变迁、商务环境及商务时事的变化、学生水平及不同学生的差异;学生应从两个方面"与时俱进":商务环境及商务时事的变化、自我意识和自我能力的变化。
2011年12期 No.160 21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瞿敬平;
教学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具有较强的专业应用人才为主要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理念,构建起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教学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目标,有效推进实践教学模式新发展,在思政课实践教学理念、应用型办学的教学设计、考核评价机制的创新、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顺应了教学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需求。
2011年12期 No.160 214-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徐畔;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用于修辞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人类认知世界的有力工具;因此不仅是全日制本科英语专业,也是成人教育英语专业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隐喻承载着文化的变迁和表达。文化的解读正确与否决定着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因此,文章在对英语隐喻文化解读与成人教育英美文学专业课构建进行尝试性研究。
2011年12期 No.160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安维彧;
文章首先提出了高职学生英语课堂产生语言焦虑感的研究背景,分析语言焦虑感的产生状况;然后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课堂焦虑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阐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焦虑感的可行性建议。
2011年12期 No.160 21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