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

  • 新时代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策略探究

    齐乔芳;常开文;刘国伟;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在现实发展的过程中,其在办学理念、教学管理、师资队伍、课程供给、学生素质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高等学历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策略制定,应坚持教育初心,突出办学特色,明晰前进方向;完善教学管理,健全监督机制,构建高质量服务框架;提升教师素质,注重专业能力,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推进数字赋能,保障高质量资源供给;强化学习引导,培养学习意识,营造高质量学习氛围。

    2025年08期 No.312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自我决定理论下学习者参与继续教育课程设计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余涛;李先军;

    课程是教学的主要载体,加强课程设计是加快专业人才培育的重要途径。由于继续教育学习者社会化属性,继续教育课程设计需要回应学习者自主性、关联性与胜任感需求。当前继续教育课程存在适应性不够、参与度不高、发展性不强等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对300名继续教育学习者展开实证分析,发现学习者参与课程设计能显著提升其学习动机与职业胜任力,但受限于动机异化、时空环境及能力素养等因素。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自主-关联-胜任”三维框架,提出学习者参与式课程设计路径:通过目标协商赋权、内容实践共同体、实施生态化协同、评价发展性共治,构建“需求驱动-经验转化-动态调适”的参与机制,推动继续教育课程从科层制预设向民主化创生转型。

    2025年08期 No.312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社区教育

  • 风险社会中社区教育融入社区韧性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沈进兵;

    推动社区教育融入社区韧性治理既是现代风险社会特征的内在要求,更是国家安全治理价值考量的客观延续以及社区治理“转脆为韧”的重要推力。当前,我国社区教育融入社区韧性治理的问题表征包括多重理性失调与公信力弱化并存、灾后抗逆教育悬浮化与社群治理脱嵌化凸显、共情文化梗阻与资源整合异化。基于韧性治理理念,从社区教育与社区韧性治理相互耦合的三重逻辑出发,系统构建了回应风险社会公共价值诉求、构建共生聚合的修复系统、创新共情文化传播模式的实践进路,以期为推进社区教育在社区风险治理中克服缺位、错位问题并实现融入社区韧性治理提供参考思路。

    2025年08期 No.312 1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职业教育如何赋能基层社区教育?——以成都市龙泉驿区X街道为例

    张晓萱;

    围绕基层社区教育存在的认知偏差、资源碎片化及专业能力不足等核心问题,以职业教育赋能为切入点,探索破解困境的系统化路径。基于成都市龙泉驿区X街道典型案例的实地调研与文献分析,研究发现:社区教育因教育内涵表层化、服务对象窄化及功能定位模糊,导致资源整合低效与可持续性不足;其深层矛盾源于降费保障制度脆弱、空间设施碎片化、专业师资匮乏等结构性短板,并据此提出“理念共建-资源整合-机制创新”三维解决方案。实践表明,职业教育通过专业化资源下沉、技术化手段升级与制度化协同设计,赋能社区教育从“低水平重复”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促进居民就业能力提升与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结论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范式,建议通过政策联动、经费革新、技术赋能完善长效机制。

    2025年08期 No.312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终身教育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系统的设计研究

    陈成云;李胜男;

    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教育需求日益增长,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在内容适配性、互动性和个性化服务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在此背景下,基于终身教育理念探讨如何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优化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体系,以促进健康老龄化。通过梳理终身教育理论、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及AI技术在健康教育领域的应用进展,构建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系统框架,优化教育功能与评估机制,并结合实践案例进行分析。研究设计涵盖五大核心模块,旨在提供便捷、高效、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服务,以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有助于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还为构建智能化、普惠化的社区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08期 No.312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职业教育

  • 破茧与重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的价值重塑与回归

    成传雄;

    我国职业教育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现实问题,表现为职业教育的社会认知尚未发生根本改变,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也未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从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之困入手,分析了上述问题的成因,即历史偏见、话语缺失、价值迷失等问题。作为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不仅顺应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跃升”的要求,更肩负扭转职业教育发展困境的重要历史使命。要达成这一目标,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实现从“适应性”向“引领性”的转变,通过体系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生态与职业教育话语守正创新,树牢回归教育本质的职业教育理想,最终实现对职业教育价值的回归与重塑。

    2025年08期 No.312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推进路径——基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的视域

    廖忠明;

    作为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进行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而形成了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这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度剖析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中的产教融合思想,能够进一步揭示教育与产业的深刻内涵,通过梳理现阶段产教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了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可行性的推进路径,旨在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2025年08期 No.312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困境与破解路径

    陈恩情;张继雅;

    数字化转型是当前社会发展重要趋势之一,高等职业教育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以数字化转型为背景,分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数字化转型为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丰富、教育管理的优化、人才培养的创新等机遇,指出了数字化设备和师资不平衡、教师数字教育素养不足、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不匹配、教育评价体系滞后等现实困境。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了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等破解路径,旨在为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025年08期 No.312 44-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师教育

  • 组织赋能下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进路

    于慧;于智;

    创新型教师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核心力量,其职业发展对于我国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至关重要。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出发,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型教师虽然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但他们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专业自主权渐趋削弱、专业能力难得保障、专业精神逐渐低迷等实际困境。这些困境的出现与学校的组织制度失真、组织资源失衡、组织角色失调有密切关系。为了切实促进创新型教师专业发展以培育创新人才,有必要从学校组织的角度出发,构建合理完善的组织体系,保障教师的自主发展权益;整合利用高效的组织资源,拓宽教师的发展空间;明确并强化组织的角色定位,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与专业精神。

    2025年08期 No.312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内涵、特征与培养路径

    杨朝军;

    “双师型”教师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人工智能+”的快速推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其核心内涵涵盖了资质复合、能力融合和角色整合三个关键要素,从专业能力、教学能力、行业经验、职业素养和数字素养五个方面分析“双师型”教师的核心特征,并结合当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的培养体系、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机制、深化校企合作与协同育人等培养路径。

    2025年08期 No.312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比较与借鉴

  • 社会支持视角下澳大利亚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实践与启示——以Be Connected项目为例

    仝婷婷;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且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的大背景下,老年人数字素养问题日益凸显。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已然成为契合数字化时代发展的重要议题。从社会支持视角出发,以澳大利亚Be Connected项目为例,梳理总结其在助力老年人提升数字素养领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并提出对我国老年人数字素养提升的启示:强化正式支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治理作用;完善准正式支持,促进社区与多元社会主体协作;重视非正式支持,提升家庭反哺和朋辈互促的效能。

    2025年08期 No.312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三重面向及镜鉴

    魏超;

    在当今世界,数字化加快迭代升级。德国联邦政府在三重面向上推动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在价值理念层面,面向优质与公平;在劳动者能力层面,面向专业能力与个人能力提升;在实践策略层面,面向合作与创新。德国政府围绕三重面向,对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全面布局,率先确立以职业继续教育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战略。借鉴德国经验,我国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应持续更新观念,坚持数字化转型;注重顶层制度设计,构建资格框架;完善体制机制,激发继续教育数字化活力;鼓励创新探索,营造继续教育数字化新生态。

    2025年08期 No.312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高质量学习资源建设:方向与应用场景

    徐嘉欣;

    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断推进,在线学习资源建设在视听化呈现、互动性支持与结构化组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形式单一、迁移深度不足、更新滞后、资源与需求错配等困境。基于学习资源建设的实际难点出发,分析由复制性开发、片面迁移、周期冗长和供需脱节等因素引发的结构性矛盾,并进一步探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认知中介、知识建构和服务模式等维度为在线学习资源高质量发展所提供的转型方向。研究提出,通过实现从“离身认知”到“具身认知”的范式转换、从线性递进到非线性拓扑的结构跃迁、从检索式适配到生成式推荐的服务重构,可有效破解在线学习资源的瓶颈。结合人机协同资源开发、智能摘要快速补位知识、场景化实训的深入应用、大规模个性化学习等实践场景,阐明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在线学习资源建设的现实路径与可行模式。

    2025年08期 No.312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价值向度、风险挑战及应对策略

    卢俞成;陈佳虹;张艺琼;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新兴教育技术工具,在赋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价值,以技术嵌入重构了价值观教育的认知内化机制,以创新融合驱动了价值观教育范式的多维变革,以协同共生拓展了价值观教育生态的空间场域,推动价值观教育朝着个性化、精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数智技术赋能在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潜藏风险,算法偏见、信息茧房、情感计算和个体隐私数据泄露等风险会引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导向偏差、消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主体性、导致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情感缺失、带来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安全隐患。对此,要从技术治理、教育创新、情感关怀和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完善算法纠偏机制、构建人机协同育人模式、重构师生互动场域和健全数据隐私法规,多管齐下平衡技术工具理性与教育价值理性,实现技术与教育的良性互动与协同发展。

    2025年08期 No.312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工作者论坛

  • 我国学分银行建设为何“举步维艰”?——基于多源流理论的分析

    国兆亮;刘延畅;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定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有三十多家省级学分银行相继成立,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学分银行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业务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学分银行发展速度、实效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相去甚远,甚至“举步维艰”。基于多源流理论框架展开分析,揭示学分银行发展阻滞的三重矛盾:在问题源流方面,存在需求侧动力不足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在政策源流方面,存在制度创新与区域实践结构性矛盾;在政治源流方面,存在社会体系壁垒与多元利益主体矛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三阶治理路径:以问题源流为导向,满足学习者真实需求,提供学分银行一站式服务;以政策源流为依托,建立国家统一标准框架,强化地方制度执行效果;以政治源流为根本,完善多元治理网络,构建新型教育体系。

    2025年08期 No.31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有力无心抑无力:高职教师科研成果产出困境的质性分析

    周勇;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产出是衡量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关键指标。基于对10名高职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类属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发现:个体科研素能退化、科研生态环境虚化、有组织科研支持弱化成为高职教师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困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困境背后存在科研优势无法转换为显性科研成果、学校赋能手段难以增持科研资本的深层隐忧。建议“在个人层面锚定职业教育实践场域,错位建立专属竞争优势”“在学校层面评估学校现有水平,多维构建教师成长机制”,多措并举实现科研成果“低产-难产”困境的现实扭转。

    2025年08期 No.312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化赋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路径创新研究

    魏贤萍;王美文;刘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路径存在供需错位、区域失衡与机制缺位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农民的迫切需求。基于数字化赋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与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路径创新的耦合关系,深入剖析了传统培育路径中的“三重滞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技术融合、能力重塑、机制协同、分类实施为核心的数字化赋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路径创新框架,力求为破解现实瓶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支撑与理论参考。

    2025年08期 No.312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