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兆亮;刘延畅;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构建以资历框架为基础、以学分银行为平台、以学习成果认定为重点的终身学习制度。”自2012年以来,我国已有三十多家省级学分银行相继成立,并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虽然我国学分银行在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信息平台建设以及业务实践探索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学分银行发展速度、实效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相去甚远,甚至“举步维艰”。基于多源流理论框架展开分析,揭示学分银行发展阻滞的三重矛盾:在问题源流方面,存在需求侧动力不足与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在政策源流方面,存在制度创新与区域实践结构性矛盾;在政治源流方面,存在社会体系壁垒与多元利益主体矛盾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提出三阶治理路径:以问题源流为导向,满足学习者真实需求,提供学分银行一站式服务;以政策源流为依托,建立国家统一标准框架,强化地方制度执行效果;以政治源流为根本,完善多元治理网络,构建新型教育体系。
2025年08期 No.312 9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周勇;
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产出是衡量高职教师科研能力的关键指标。基于对10名高职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并运用类属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发现:个体科研素能退化、科研生态环境虚化、有组织科研支持弱化成为高职教师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困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困境背后存在科研优势无法转换为显性科研成果、学校赋能手段难以增持科研资本的深层隐忧。建议“在个人层面锚定职业教育实践场域,错位建立专属竞争优势”“在学校层面评估学校现有水平,多维构建教师成长机制”,多措并举实现科研成果“低产-难产”困境的现实扭转。
2025年08期 No.312 99-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魏贤萍;王美文;刘可;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和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当前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路径存在供需错位、区域失衡与机制缺位等问题,难以满足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农民的迫切需求。基于数字化赋能的视角,系统分析了数字技术与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路径创新的耦合关系,深入剖析了传统培育路径中的“三重滞后”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技术融合、能力重塑、机制协同、分类实施为核心的数字化赋能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路径创新框架,力求为破解现实瓶颈、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实践支撑与理论参考。
2025年08期 No.312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